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头部企业根据技术路线和市场份额可分为三大梯队,核心公司及其竞争优势如下:
一、高镍三元路线(适配全固态电池)
容百科技(688005)
核心优势:全球高镍三元(Ni≥90%)市占率第一,超35%;公司于2024年推出了富锂锰基-硫化物复合正极产品,提升电池能量密度20%,公司正极产品已独家配套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
产能布局:2025年规划三元正极产能100万吨,韩国基地加速全球化扩张。
当升科技(300073)
技术壁垒:国内唯一量产Ni≥95%超高镍单晶正极材料,循环寿命超2500次,适配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界面需求。
客户绑定:批量供货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等头部固态电池厂商,单吨盈利高于传统产品30%。
二、富锂锰基路线(高能量密度潜力)
国轩高科(002074)
专利突破:2025年初1月,公司已获批“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专利,该专利方法已解决电压衰减难题,提升电池循环寿命至1500周;并且公司配套自研“金石电池”,能量密度已到达350Wh/kg。
全产业链整合:从锰矿资源到回收环节降本,成本优势显著。
湘潭电化(002125)
资源卡位:湘潭电化公司的锰矿自给率超50%,因此公司在原材料的成本上比其他公司低20%;目前公司已和清陶能源合作开发高压密富锂锰基材料,产品配套宁德时代。
产能规划:2025年富锂锰基产能达5万吨。
金龙羽(002882)
技术储备:自主研发富锂锰基材料适配硫化物电解质,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2025年中试线落地。
三、磷酸锰铁锂路线(半固态主流选择)
比亚迪(002594)
独家应用:磷酸锰铁锂正极独家用于刀片固态电池体系,成本较传统方案降30%。
生态协同:正极材料自研+刀片结构设计,形成技术闭环。
德方纳米(300769)
工艺协同:德方纳米利用自身磷酸锰铁锂的技术积累正全面加速富锂锰基技术路线的研发,据称其电池首效提升达85%。
产能扩张:公司在山东基地有10万吨正极材料的投产,成本优势十分明显。
四、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竞争格局与量产进展
注意:高镍三元仍是全固态电池主流正极,而富锂锰基因理论容量更高(超300mAh/g)被视为长期迭代方向;磷酸锰铁锂因安全性成为半固态过渡期首选。
以上就是本期给大家梳理的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了,建议收藏起来方便后期跟踪分析。